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

造訪一群在臺灣的穆斯林朋友

一、前言

筆者在臺灣生活了廿多年,
阿公那邊是屬於羅馬天主教信仰,
小時候也曾跟幼稚園同學一起去基督教教會禮拜,
家中父母偶而會帶我去參觀廟宇、佛寺,
不過當時,
一直不曉得臺灣也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朋友。

而多虧了美帝的洗腦商業電影,
我確確實實的也受到一點影響,
對穆斯林朋友有了一點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。

大學四年主修地理,
在2011年一次系上去新加坡的考察中,
頭一次踏進了當地印度教的聖地,
回臺灣後總覺得該去清真寺走走,
認識認識穆斯林的信仰世界。
於是2013年三月,
在一次上臺北的機會,
和兩位朋友一起去了新生南路旁的清真寺,
以下內容是參訪過後自己對伊斯蘭信仰的重新認知,
與大家分享,
並想透過這篇文章,
幫穆斯林朋友去除被偏激思想所掛上的不公平標籤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正文開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二、造訪清真寺
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,
臺北終於出現了大雨過後令人感動到想落淚的陽光,
和兩位朋友約了前往清真寺。
踏進清真寺,
那裡感覺到的氛圍,
明顯與臺北忙碌的狀況有很大的落差,
讓人可以稍稍放鬆自己,
很適合平心靜氣的自我反省、面對上蒼。

由於筆者對伊斯蘭信仰的認識極為薄弱,
為了避免亂走亂晃踏進不該進去的地域,
或無意間做出對上蒼大不敬的行為,
先去了「教長室(相當於廟宇的廟公或執行委員)」找人詢問能否帶我們參觀,
在和善的教長帶領下,
對於穆斯林的信仰體系有了最為基本的認識。


三、對伊斯蘭信仰認知的重新建構

其實大家對於伊斯蘭信仰(華人稱為回教)的基本認識,
大概也就是僅知道穆斯林信阿拉、每天會朝拜這樣而已,
不過在教長的解說後,
筆者才驚覺自己是多麼的無知,
有好幾點的錯誤認知。

第一點:
在伊斯蘭信仰架構中,
信真主阿拉這點確實如同大家的基本認識,
扣除伊斯蘭信仰裡面的先知穆罕默德,
對於摩西、大衛、諾亞、耶穌......幾位人物,
他們其實並不會避而不談。
在樹狀信仰架構下,
真主阿拉地位處於最高位,
而在阿拉之下,
穆罕默德、摩西、大衛......都是屬於受人景仰的聖人、先知,
並不會有強烈的排斥,
包容性算蠻高的。

第二點:
在信仰組織裡面,
伊斯蘭信仰並沒有如同天主教那樣的科層宗教組織,
基本上是各個清真寺獨立運作,
連所謂的「教長」,
也只是位帶領穆斯林禮拜的角色,
只要是對伊斯蘭信仰認識較深的教友皆可勝任,
並不是固定職位。
唯一的行為參照標準,
就是「可蘭經」。
原因在於,
過於複雜的組織,
很容易受到人為的刻意操作,
對經典有錯誤的解讀與利用。
(這點從天主教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的宗教紛爭就可以明瞭)

第三點:
在華人的祭祖觀念下,
我們每逢清明或特定時節,
都會在墓碑前燒金、擺貢品給在地下的祖先們使用。
在穆斯林的思維中,
唯一能受拜的是真主阿拉,
祭祖是不需要的。
對於懷念祖先的這份心,
應該轉移到關懷社會上更弱勢人物這邊,
當受助於人者發自內心的感謝你幫助他時,
你的祖先也會因為他人的感謝而受到上蒼的庇佑。

第四點:
飲食習慣方面,
穆斯林吃菜、吃肉、吃魚,
不過吃的肉都是來自草食動物,
屠宰時還得先放血,
原因是血液中有許多寄生蟲,不乾淨。


四、小結&期許

其實從以上這四點就可以看出,
伊斯蘭信仰其實是一個相當儉樸而嚴謹的宗教信仰。
美帝商業片中所看到的伊斯蘭殘暴片段,
也只是少數信仰中的偏激、異端,
不能以偏蓋全。

雖然篇幅有點短,
筆者也不是穆斯林
思維不見得完全正確,
不過還是希望閱讀本文的讀者,
在自己信仰所能接受的狀況下,
基於尊重多元文化的角度,
能踏進清真寺,
用自己的眼睛看看他們的世界,
別再被商業片或他人的刻意引導所牽制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